关于钢琴的纪录片
我们之前说过关于钢琴的一些电影,那么今天,就来说说关于钢琴的纪录片吧~~让我们一起在琴声与对话中流连钢琴与音乐的历史廊道!
片中介绍了阿阿劳、布莱洛夫斯基、克莱本、科尔托、古尔德、格兰杰、赫斯、霍夫曼、霍罗威兹、兰朵芙斯卡、帕德雷夫斯基、鲁宾斯坦和塞尔金等13位钢琴家。
“大师们的珍贵影像,钢琴演奏史在二十世纪臻於最颠峰状态的最完美纪录”——记录二十世纪最具传奇性、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拉赫曼尼诺夫、霍洛维兹、季弗拉、鲁宾斯坦、柯尔托、巴克豪斯、费雪、吉利尔斯、李希特、米凯兰杰利、古尔德等。
在德裔苏联大钢琴家里赫特去世前一年,纪录片导演、小提琴家布鲁诺·蒙桑容(他因拍摄古尔德、梅纽因而成为音乐家纪录片领域内的大师)带着摄制组和传主同起居近一年,其成果是这部纪录片以及一本谈话录《里赫特:笔记与对话》。
纪录片拍摄得非常朴实,传主本人对着镜头,用俄语讲述他的一生事件和艺术观念。态度和用语相当直率,据说在书中,保留了更多他的“粗话”。
2002年,一向厌恶摄像机的玛莎·阿格丽奇终于同意和导演Georges Gachot进行一次电视访谈,并录制她和德国符腾堡室内乐团排练舒曼钢琴协奏曲过程。
当年,纪录片《玛莎·阿格丽奇-夜话》问世,荣获金色布拉格最佳纪录片奖、音乐艺术纪录片大奖。在影片中,阿格丽奇回忆了自己摘取肖邦国际比赛头名的传奇经历,和恩师古尔达的情谊,对室内乐与合奏的偏好,以及对舒曼所怀有的特殊感情。全片采用了大量档案资料,勾勒出这位钢琴女祭司的艺术生涯。
1986年4月20日的下午,4点,天下着雨。几百名莫斯科人打着伞在雨中,旁边,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礼堂里,正举行着一场音乐会。雨中的人们一个音符也听不见,他们站在这里只是为了以后能对别人说:那天,我在那里。
在莫斯科,霍洛维茨拜访了斯克里亚宾的故居。霍洛维茨9岁时,斯柯里亚宾就听过她的演奏。在作曲家生前用过的钢琴上,霍洛维茨位作曲家的女儿叶莱娜弹奏他父亲的练习曲……
正式音乐会即将开始时,200多名没有票的音乐学院学生,避开的防线,钻进礼堂挤满了边道……
古尔德认为,音乐会中,演奏者无可避免地要去参与到演奏者-听众互动;此互动并非诠释音乐的必要元素,所以现场听众接收到的“诠释”其实已经是羼杂的了。对于非现场的听众而言,音乐会实况录音无法保证完整地记录这一互动,所以他们的所听离演奏者的临场互动与音乐诠释更隔一层。古尔德退入录音室,放弃了与听众的互动。
本片是关于加拿大传奇钢琴音乐家古尔德的最新传记纪录片。本片以现今的眼光回顾他的一生和作品,让古尔德现身说法,让乐迷亲睹这位艺术家在镜头前发亮的个人魅力。
导演布诺‧梦宪杰翁曾写过三本研究顾尔德的专书,在前作《郭德堡变奏曲 - 顾尔德弹巴哈》就曾拍摄 1976~81 五年间古尔德演奏这首巴哈经典曲目的各个版本,并深入访谈,留下两人精采对话的珍贵影片。
二十多年后,导演集结综合现存所有与古尔德相关的纪录数据,不论是音乐或文学方面的题材,试图探问关于古尔德天赋异禀这个向来吸引广大乐迷和媒体兴趣的话题。
片中藉由匿名的古尔德「信徒」们的参与,造成一种古尔德亲自回答提问的假象JN江南官网。同时,古尔德又似乎是整部影片的叙事者。